收藏路要走得遠 自身興趣是關鍵

一方好印 世代傳家 百年好運

收藏路要走得遠 自身興趣是關鍵

文‧魏嘉儀

本文刊登於《卓越》 2013.7《藝術典藏 Fine art Fine art》 PDF閱讀/下載

在中國眾多的奇珍異寶之中,印章已有幾千年歷史之久,其特殊性更是無可取代;古時皇帝擁有代表國家的玉璽,一蓋則天下定,傳至唐朝武則天又將璽改為寶,自此代表國家的印章就稱為「國寶」;當一個人在文件上蓋上印章時,不僅表示他對事物的承諾與責任,也代表著他的身分與權力,一家之長所傳承的印信也就成為「傳家寶」;時至今日,不論是為保有先祖祖德流傳之珍貴印信,或為選購珍貴稀有的印石做為傳家之寶,都該為自己刻一方好印以讓代代子孫都能好印傳家、百年好運。

↑ 由左至右依序為善伯石雕刻而成的棄官尋母故事、印石印身上的書畫、昌化雞血對章。(傳家寶企業社/提供)

興趣立基 獲利其次 收藏路才走得遠


(楊浩/攝影)

前陣子有在市場走動的古董玩家,應該都能明顯感受台灣古玩交易的冷淡低迷,不僅拍賣市場的成交金額急遽量縮,甚至近些年來進出台灣市場頗稱頻繁的大陸行家,也顯得零零落落。面對這種上氣不接下氣的疲弱景象,部分僅靠店面銷售的古董業者也只能望洋興嘆,意興闌珊地延後開店時間、或索性提早打烊回家休息。

不過其中也有例外,傳家寶企業社負責人潘明皇收藏印石長達近二十年,不論市況如何、休息與否,對他而言從來都不構成問題,「興趣使然、獲利其次」潘明皇解釋,因為喜歡所以甘願下足功夫,經過時間積累好印自然在手,甚至他認為,印石真正的價值在於上手期間,它帶給你的陪伴、快樂與感動,買賣獲利那只是額外的好處!

說起收藏印石的淵源,潘明皇猶記當初貴人指點:「收藏不是有錢人的專利。」於是他開始細想,平常人家中有什麼可以當作傳家寶物?「從土地過戶到簽寫契約,甚至到一個朝代的興亡,都與印章息息相關,無疑是身分、權力、財富和地位的最佳表徵,」潘明皇表示,他自小與祖母的感情很好,如今祖母雖然不在了,但每每看到她留下來的印鑑總會自然而然地想起她,「姑且不論印石價格,流傳下來的是一種綿延不絕的正面能量」。

本身之美輔以書畫藝術 方寸之間更顯價值

收藏印石,除了其所蘊含的一段故事之外,印石本身的美更教人無法抗拒!潘明皇進一步說明,石頭的形成會受環境不同而有所改變,作為印石所具備的質地與色澤,更是在溫度、壓力和礦物成分種種條件下,經過長時間的醞釀,造就每種印石擁有自己獨特的氣韻與樣貌。當今著名的印石產區大都分布在中國大陸各地,而其中又以四大產區的印石為當今最被接受與賞玩,因此便有了中國四大印石:內蒙古赤峰山的巴林石、浙江青田縣的青田石、福建壽山村的壽山石、及浙江臨安昌化鎮的昌化雞血石。

再者,印石的質感似玉非玉,硬度雖不如玉般堅硬,但其蘊含豐富自然的色彩又適合作稿,爽刀的質地自古為文人所好。小小的方寸之間,與鈕雕的藝術以及印身上的題詩、書畫和印面上的手工篆刻相輔相成,皆有助增添印石的收藏價值,潘明皇以他珍藏的善伯石舉例:「其將二十四孝中棄官尋母的故事雕刻得栩栩如生,生動到與網路流傳的圖片如出一轍,」而此更讓熟知此故事的潘明皇如獲至寶。


潘明皇認為印石真正的價值在於上手期間給予的陪伴(快樂與感動,買賣獲利那只是額外的好處!(楊浩/攝影))

「印石的特殊性與趣味性,對未來的流通也是很重要的一點,」潘明皇分享道,他手中有一塊巴林石,有一紅點洽置中央,這種不刻意而來的「恰好」,在純天然的石料上是相當不多見的,「因為若要形成此種樣貌,大多得廢棄許多邊旁的石料才能形塑出來」。

玩賞首重經驗法則 不怕買貴就怕買錯

潘明皇表示:「如今田黃石每公克已從以前的幾千塊,飆到現在的上萬元人民幣,倍數成長相當可觀,」此外,由於礦源產地日漸枯竭,加上只要有華人拿毛筆的地方就有印石,及其本身的美感,導致很多人一窩蜂的搶進買賣印石的市場,「若無長時間的對此領域做功課、養人脈,或者沒有興趣只有野心,風險是很大的」!

看過無數失敗經驗的潘明皇舉例,曾有朋友花費三十多萬元買進添加化學硃砂的人造雞血石,雖說外表看似無異,但細看下會發現其輕重、觸感、顏色、紋路皆與天然的相距甚遠,用火燒甚至還有臭味!若要避免此種狀況,多問、多聽、多看、多上手是不二法則,「尤其更要不亂買!」潘明皇呼籲,不怕買貴就怕買錯,而隨著經驗的積累,相信也越能體會收藏印石之真善美,他期盼所有真正喜愛印石的人,都能夠多多相互交流,共同推廣印石之美,並努力於提升印石藝術流通之品質。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