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夢蝶(周起述)簡介

周夢蝶、詩稿、詩詞、詩文、新詩、書法

周夢蝶、詩稿、詩詞、詩文、新詩、書法

周夢蝶(1921年2月10日-2014年5月1日),本名周起述,台灣著名詩人、文學家。

簡歷

童年失怙,沉默、內向。熟讀古典詩詞及四書五經,因戰亂,中途輟學。
1944年 就讀河南開封師範學校,後因戰亂輟學。
1947年 二十七歲於宛西鄉村師範復學。同年告別老母與妻兒,加入青年軍,不料隔年隨軍隊來台。
1948年 隨中華民國國軍部隊來台,遺有家鄉髮妻和二子一女。
1952年開始在《中央日報》、《青年戰士報副刊》上發表詩集。
1954年(一說1952年)加入「藍星詩社」。
1955年,以中士資格,自軍中退伍。
1959年起在臺北市武昌街明星咖啡館門口擺書攤,專賣詩集和文哲圖書,並出版生平第一本詩集《孤獨國》。
1962年開始禮佛習禪,終日默坐繁華街頭,成為台北「風景」,文壇「傳奇」。
1965年 出版第二本詩集《還魂草》文星書店版,受到詩壇矚目。
1980年美國Orientations雜誌記者亞曼稠特(Fred S.Armentrout)來台專訪他,並以古希臘時期代神發布神諭的Oracle為喻,撰文者稱許他為「廈門街上的先知」(Oracle on Amoy Street)。同年因胃潰瘍開刀,以致書攤歇業。
1993年 由淡水外竿遷至紅毛城附近小樓。
1997年 獲第一屆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桂冠文學類」獎章。同年進駐國立中山大學,擔任駐校作家。
1998年 遷居新店。九月發表傳記,由劉永毅所撰,財團法人國家基金會出版,書名為《藝術大師周夢蝶──詩壇苦行僧》。
1999年 與余光中、楊牧、鄭愁予、洛夫、瘂弦、商禽同獲第四屆詩歌藝術獎。同年《孤獨國》獲《聯合報》票選「臺灣文學經典」。 並入選唐曉渡主編,《一九九八年現代漢詩年鑑》,北京中國文聯出版。
2000年 出版《周夢蝶世紀詩選》,爾雅出版。入選張默、白靈主編《八十八年詩選》,創世紀詩社出版。並入選姜耕玉主編,《二十世紀漢語詩選》,上海教育出版。同年宣布停止創作一年,整理著作。
2002年 出版《約會》九歌出版。出版《我是怎樣學起佛來》,老古文化出版。出版《十三朵白菊花》,洪範出版。
2011年文學大師系列電影發行,導演陳傳興拍攝的周夢蝶紀錄片。
2014年疑因膽管結石,住進新北市新店區慈濟醫院開刀,術後傷口癒合狀況不佳,在加護病房觀察治療,同年5月1日下午約3時左右,因多重器官衰竭病逝,享壽95歲。

生平

原籍河南省淅川縣,1948年渡海來台,定居於新北市。其筆名周夢蝶起自莊周夢蝶,表示對自由浪漫的嚮往。

1952年開始發表詩作,退伍後加入「藍星詩社」。1959年起在台北市武昌街明星咖啡廳門口擺書攤,專賣詩集和文哲圖書,並發表生平第一本詩集《孤獨國》。最拿手的是瘦金體小楷,經典之作為「行到水窮處」。1962年開始禮佛習禪,終日默坐繁華街頭,成為六○、七○年代台北街頭重要的藝文「風景」之一。1980年因胃病開刀,才結束二十年書攤生涯,退休在家,研習禪、佛法。作品深受佛經影響,又因國學底蘊豐厚,詩中喜愛用典,以自我靈魂為起點,引禪意入詩,感悟現實的真諦。詩作量少卻精緻,真情消融於詩情,續寫了中國傳統文學的新頁。詩作之外,並曾於 《聯合報》副刊撰寫專欄「風耳樓尺牘」。個性內向寡言,生活清實簡樸。
2014年5月1日下午2時48分病逝於新店慈濟醫院,享壽94歲。

特色

周在現代詩壇具啟蒙與指標性地位。作品從自我靈魂為起點,引禪意入詩,感悟現實的真諦。
時人稱周夢蝶是一個城市的隱逸者,詩壇的苦行僧,他的詩具備中國詩的抒情傳統,含蓄而蘊藉、婉轉而纏綿,詩作內容上常引禪境為詩境,表現出既朦朧不可盡解,而又圓融可以感悟的境界,其傳統空靈和脫逸的特色,多暗合西方超現實主義的藝術特質,受到詩壇的普遍重視。詩人自謂:「一個讀者面對文學作品時,第一要去體會他整體的意思,更重要的是要體會作品文字背面的意思。」閱讀周夢蝶的詩作當以如是的態度深入。

周夢蝶作品

周夢蝶作品

作品

周氏詩作頗富禪味、佛味、儒味,更惜墨如金,詩集著作僅得《孤獨國》、《還魂草》、《周夢蝶世紀詩選》、《約會》、《十三朵白菊花》等。
2010年初,為祝賀詩人九十周年華誕,印刻文學生活雜誌出版有限公司出版發行《周夢蝶詩文集》,凡套裝三冊。其中詩集代表作二卷,散文集一卷,附贈一別冊。以下卷目信息摘自文集之序。
卷一包括孤獨國/還魂草/風耳樓逸稿(已絕版之夢幻作品暨未曾出版之逸稿)。 《孤獨國》是周夢蝶的第一本詩集,收錄60年代以前的早期詩作57首,表現「寧靜孤絕」之美,乃愛詩人心中的經典之作,1999年入選台灣文學經典三十。 《還魂草》是周夢蝶的第二本詩集,呈現60年代接觸佛法後的轉變,以冷冽的摯情,創造渾蒙的形象,其詩有情、有禪、有陷溺、有超越,最足以代表周夢蝶的特殊風格,也因此贏得最多讚譽,並出版英譯本。 《風耳樓逸稿》收錄周夢蝶發表於各文學刊物但未曾集結出版之散逸詩作約六十篇左右,時間跨度極大,足以呈現詩人關注素材之漸次拉寬、表現手法之精進嫻熟,以及風格之發展變化,數量雖不算多,但重要性不言可喻。
卷二《有一種鳥或人》(2009最新出版)收錄周夢蝶2000年至今最新詩作。新世紀以降,周夢蝶雲淡風清,一派輕鬆自適,筆端轉趨詼諧幽默,唯詩心如泉汩汩不竭,繁複歸於簡約,詩心回到本然的純淨,流露天真幽默之「諧趣」。
卷三《風耳樓墜簡》(2009最新出版)收錄周夢蝶與友人、讀者往來之書信,及日記、手札、隨筆雜文等。
別冊《周夢蝶先生年表暨作品,研究資料索引》收錄「周夢蝶先生年表」、「周夢蝶詩作、尺牘及短章小品索引」、「周夢蝶研究資料(評論、訪談述介)索引」。
2011年由目宿媒體拍攝「他們在島嶼寫作」系列紀錄片,周夢蝶部分題名為《化城再來人》(英文:The Coming Of Tulku),片中包括周夢蝶之外,亦有曹介直、余光中、瘂弦、向明等人入鏡。

周夢蝶(周起述)

周夢蝶(周起述)

成就

  • 中國文藝協會新詩特別獎 (1967)
  • 笠詩社第一屆詩獎「詩創作獎」(1969)
  • 中央日報文學成就獎 (1990)
  • 國家文化藝術基金-國家文藝獎-文學類獎章 (1997,第一屆)
  • 中國詩歌藝術學會詩歌藝術貢獻獎 (1999,第四屆)
  • 詩集《孤獨國》入選「台灣文學經典」(1999)
  • 紀念

在周夢蝶離世後一天,《行到水窮處》(節錄)在華視戲劇《巷弄裡的那家書店》第三集,由李威朗讀。

文章資料出處:維基百科

周夢蝶、詩稿、詩詞、詩文、新詩、書法

周夢蝶、詩稿、詩詞、詩文、新詩、書法

周夢蝶、詩稿、詩詞、詩文、新詩、書法

周夢蝶、詩稿、詩詞、詩文、新詩、書法

周夢蝶

周夢蝶

發佈留言